选择分类

健身器材“摔倒”健身老人,公共健身器材需有人管有钱“养”

2015-10-21 16:30:52
       85岁老人罗登贵到成都市新华公园锻炼,“刚伸手抓吊环,健身器材就倒了”,老人摔伤后送医。经检查,两根胸骨和第一节腰椎横突骨折。
   那么,谁该为此担责?“公园方说与他们关系不大、街道说器材投了保、保险公司说需要器材商提供投保号……”17日,家属仍未得到满意答复。

  公园健身器材不安全,给市民造成伤害,尤其是受伤市民维权难,说到底主要是健身器材在维护和保养上缺乏明确的责任人和管理机制,导致健身器材只有人建设,却无人维护和保管,发生事故之后也很难找到责任人。
   公园、小区中的健身器材,普遍是政府部门购买、安装的,免费供市民使用。但公园、小区中的健身器材的所有权究竟归谁,是归安装健身器材的政府,还是归公园、小区物业,并没有明确答案,一旦出了问题就相互推诿。
   而且,政府部门安装完健身器材之后,往往是不管不问,公共健身器材沦为“没妈的孩子”。退一步说,即便公共健身器材明确转交给公园、小区,由公园管理部门和小区物业负责维护,却没有安排相应的维护和保养资金,任由健身器材自生自灭。

           一般情况下体育器材的使用年限都不能超过5年,若按照新国标的健身器材使用年限标准最多也就是8年。可如今有些社区的公共健身器材已年久失修成了“无娘的孩子”。目前在一些社区等公共场所的公共健身器材“缺胳膊少腿”现象较为普遍。大多处于“有人玩、无人管、隐患多”的尴尬境地。有的公共场所的健身器已经锈迹斑斑,有的螺丝已松动,还有些应该带手柄的健身器,手柄已不知去向。除了有的健身器材“超期服役”之外,大多健身器材的使用无人负责管理,且健身器材坏了也无人问津无人维修。由于公共健身器材残缺不全,不仅不能正常使用,甚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健身器材伤人事故时有发生,成为一大安全隐患。

  城市公共健身器材等公共实施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拷问着城市安全管理的细节。而责任模糊产权的公共实施,就像定时炸弹,随时都会给公众带来灭顶之灾。 从某种角度上说,当务之急,是尽快明晰公共实施的所有产权的归属,并细化到具体的责任人。唯有明晰产权,明确责任,管理才能跟上,监督才能到位。让有限的管理,从城市公共实施安全细节开始。对付“模糊”的最好办法,就是明晰公共实施安全管理的法定责任,让一个透明程序接受公众的监督,让一个无缝的法律来严格城市公共实施的安全管理。这也是公共安全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

    可见,不管在公共健身器材出了事故之后,能够找到责任人赔偿,方便市民维权,还是保障公共健身器材能够健康服役,都必须改变公共健身器材只重安装轻维护的格局。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公园、小区公共健身器材的管理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维修、管理的资金来源,让公共健身器材有人管、有钱养。另一方面,体育主管部门应向市民普及健身器材的专业使用知识,降低乃至避免不当使用造成的损害。另外,要提高市民素质,呼吁市民爱护公共健身器材。

南京奥霖体育设施有限公司

地         址:南京市双龙大道595号

全国免费热线(24h):400-8888-147

电         话:025-52155358                
传         真:
025-52158198


合作洽谈

家用产品:15951739478  商用产品:13915998188

邮 箱:396230300@qq.com      邮 编 :211100

本文有南京奥霖体育设施整理网络资源发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