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分类

不一样的“花钱买健康” 让健身器材市场开始火热

2016-01-04 15:54:54
  
   健身器材   
 
         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出具的一份报告

  购买器材类实物型占主导
 

  《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当前20岁以上人群中有39.9%的人有过体育消费,人均消费926元,比2007年的消费人数比例增长67.7%,人均消费水平增长52%。
 

  高涨的消费背后是不平衡的消费结构,《公报》显示在消费人群中购买运动服装的人数比例最高,为93.9%,购买体育健身器材、体育书刊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8.8%和9.7%,这些实物型消费的比重大大超过了参与型和观赏型的体育消费。
 

  对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张彦峰副研究员认为,实物型体育消费占主导的原因,一是运动服装鞋帽等体育产品兼具运动和日常生活两方面的效用,二是小型体育器材价格相对低廉,所占空间不大,经济又实用。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副司长温文认为,实物消费是第一阶段,当消费者在这方面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后,消费领域会向体育健身业和竞赛表演业转变。“目前的体育消费情况可能说明群众的实物消费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参与型消费待提高
 

  购买专业器材装备只是参与健身的第一步。在“我要健身”的决心之下,有多少运动服装被压在了箱底?有多少跑步机在家里落灰?又有多少人真正走出家门租场地,找教练,走上科学健身的道路?
 

划船器

  《公报》显示,健身训练场租、聘请教练等参与型体育消费在20岁以上人群的各项消费比例中只占8.6%,明显低于实物型体育消费,但“场租和聘请教练”在人均消费金额中的额度最高,达到人均876元。在张彦峰看来,制约我国参与型体育消费的根本原因在于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从而影响了体育消费扩大。
 

  “当然,体育企业服务产品水平低下、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组织化程度较低、适合群众健身场地设施相对不足、闲暇时间不足等因素也抑制了居民的参与型体育消费。”张彦峰说。
 

  《公报》数据显示,在20岁及以上人群中,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中有56.5%的人是通过“自学”掌握体育锻炼技能的。但健身知识的薄弱容易让很多健身爱好者“健身不成反伤身”。“每个人的身高、体重、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健康状况都不一样,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周边场地选择合适的健身方法,这都需要科学的指导。”成都体育学院张艺宏教授认为,越是初期健身者越需要掌握好适当的练习量、规范的技术动作和发力方法。
 

  《公报》数据显示,有15.7%的6—19岁青少年花钱进行体育锻炼,这一数字远高于20岁以上人群。对刚接触体育的孩子来说,聘请专业教练进行指导对他们养成正规的运动习惯至关重要。
 

  观赏型消费潜力大
 

  《公报》数据显示,只有5.5%的6—19岁青少年花钱观看体育比赛,而该数据在20岁以上成年人的比例也只有6.6%,是体育消费所有分类中最低的。这一方面在于民众的观赛消费习惯还未充分养成,另一方面也是优质赛事资源有限,赛事服务水平较低,买票难和买票贵都限制了民众花钱走进赛场观赛。
 

  2015年11月21日,广州恒大队迎来2015年亚冠决赛次回合的比赛,高涨的主场门票价格一度引起热议。最低票价600元,最高票价达到3.9万元。尽管票价如此高昂,但仍难阻球迷现场观赛的热情。
 

  近几年来,中超联赛、CBA(中国男篮职业联赛)等火爆的球市已经反映出民众的观赏型体育消费在提升,但在体育消费的格局中,这依然只是小众。“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国际体育交流日益扩大,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特别是大型国际洲际体育赛事在我国举办,大大地提高我国人民的体育意识及欣赏水平。”张彦峰认为,我国观赏型体育消费群体必定会日趋壮大。
 

  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具有发展潜力大、辐射范围广、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等特点。张彦峰认为,要大力推进体育健身和体育赛事的产业化进程,促进体育消费,改变体育消费中实物消费比例过高、运动健身和体育赛事观赏消费相对比例较低的现象,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将全民健身活动与国家的经济发展融为一体。
 

   南京健身器材专卖首选南京奥霖体育设施有限公司http://www.4008888147.com/ 销售二百多个品种规格的健身器材。包括:俱乐部纯商用跑步机、电动跑步机、俱乐部专用健身器械系列、健身车、综合训练器、杠哑铃、武术散打用品等产品。

  “品质优良、顾客至上、精益求精、开拓创新”是时代的文化宗旨。南京健身器材会给您一个不一样的感觉。欢迎来电咨询和选购。025-52155358或进入网站拨打免费电话。

 

返回顶部